中国无线电事业拓荒者-吴梯青

中国无线电事业的拓荒者呉梯青        

    呉梯青18954月生于浙江省嘉兴桐乡市洲泉镇曾用名呉云久,呉肇楨,呉毂士,呉文华,以后进了上海(南洋公学)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后赴美国留学。专攻无线电。

 

设立北方的无线电台

    民国元年(1912年)3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312日交通部成立。

此后呉梯青进入交通部在电政司任职。

1916年驻京英使馆向交通部交涉要求在当时外蒙的库伦(现在的乌兰巴托)新疆的迪化和喀什噶尔(今喀什)三地由英商福公司建立三座无线电台。所需设备和工程费用共20万英镑由福公司垫付,二十年内由中国政府分期返还。借款还清前电台由债权人派员监督。该合约由当时的交通总长曹汝霖代表北洋政府签订。呉梯青被调去交通部办事时曾看到此约。

    1917年英国公使前来催办此事,这时的交通总长已是曾毓隽,经英公使催促,曾毓隽便命电政司司长蒋尊袆和呉梯青负责办理此事。当时因欧战英镑大跌,每镑折合中国当时货币4元,正常时汇价每镑10元左右,呉认为现在借用英镑,归还借款时英镑恢复到正常的市价时会有很大的损失。于是建议除了设备款66000英镑已经签约订购设备不能变更外,工程费134千英镑改由我国电报电话等局筹拨,这个意见得到部内负责人的赞同和嘉许。与此同时,西北筹边使徐树铮也要求交通部在库伦,科布多,乌利雅苏台三处各设电台一座,并限期完成。曾毓隽与徐树铮同属皖系军阀当即严令电政司从速照办。电政司司长蒋尊袆因时限紧迫,命呉梯青与福公司商洽,拟将原定设在迪化和喀什噶尔的两座电台移设科布多和乌利雅苏台,但未获同意。当曾,蒋二人正苦于无计应付时,正巧呉梯青几天前整理电政档案时发现有外交部转来没收上海德商西门子公司敌产一批,存在龙华的一间库房里。其中有整套火花隙式无线电台三部。恰好满足筹边使署的需要。当即报告曾等核准。除原定与英商订约设立的三座仍按原计划建立外,新获得的德产火花隙式无线电台三台,其中两台按照筹边使署要求设在科布多和乌利雅苏台,另一台改设唐努乌梁海(因库伦已有英建的一台)。后库伦,迪化两台先后建成,科布多和乌利雅苏台的电机亦由张家口起运,但后因该处发生战事,工程被迫停止,两台电机后来下落不明。

 

国内首报巴黎和会消息

    一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进行中,呉梯青正在北洋政府交通部主管无线电信。那时有关和会的消息要通过英国,丹麦设立的大东,大北和美国的太平洋水线传递,并由英国的路透社垄断发布。路透社偏袒日本,往往擅自改动电文或者故意延搁。我国又没有远程无线电收音机设备。以致任人摆布。呉梯青认为自己主管这项工作责无旁贷的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设法用现有的材料装配了一台超外差十灯收音机。在北京的东便门外架设了三公里长的天线一条。指向巴黎以备收听。因当时的材料所限设备都是又大又笨的,高压电须用数十只圆筒形大电池组成,又无录音机,纸带和播音设备,只能用耳机收听。幸而世界各国电台所发电波都能收到。为了收听和会消息和其他的新闻,便向北京无线电台调用较好的收报员数人,加以训练,日夜轮班收听,消息收到后即交由法商那世宝通讯社发布。

    六月一天的午夜,听到和会签字的消息。其中有Chi,,代表拒绝签字的报导。当时因逢夏季,天电强烈,杂音过大,收到Chi三个字母后,天电震耳欲聋(实因天线过长,城外风沙又大,杂音异常剧烈)无法收听,只得在Chi三个字母之后添注因天电强大听不清楚,致电文漏抄的字样。但是查考与会各国英文国名除我国China外尚有Chile智利。但,此时和会议程在讨论我国的山东问题,与智利无关。根据这一情况判断,应该是我国代表拒绝在和会上签字。当时呉梯青认为这个消息极其重要,便立即带上电文星夜叫开东便门进城,准备向有关方面报告。当路过西长安街新华门时,看到总统府门外有一大群露宿街头的大,中学生。呉梯青知道他们是为了鲁案而来的,他们要求致电巴黎和会的我国代表,若不能达到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的目的,即拒绝签字。呉梯青觉得他收到的这个消息正是这些学生不惜露宿街头以要求达到的目的,当即向他们宣读,我国代表已经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他们立即欢声雷动,并表示初步要求已经达到。一面整队凯旋回校,准备联合全国大中学生继续斗争,要求完全收回国家的领土主权。

第二天一早,呉梯青将电文报告交通部与电政司的负责人员,并转交法商那世宝通讯社转播。不料,数小时后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偕同英,美,丹三国海底电线公司代表竟来部交涉。交通部负责人命呉梯青接见。他们说我国曾与该三家水线公司订有条约,规定只能用该三家水线通讯,不能用其他的方法通讯。指责我方违背了条约。而路透社社长却说电文既有几个字母漏掉就不应该传播,否则就是谣言惑众。呉梯青答复说水线合同是清朝时代所订,那时隔洋通讯只能全仗水线,还不知道以后还可以使用无线电通讯,你们同清廷的水线合同其中有这么一句笼统的词句,就想阻止人家利用科学发明,想长期垄断别人的电讯事业,这难道算公平合理?并对路透社社长说,至于我国代表在合约上拒绝签字的消息,虽因当时天电强大而漏掉几个字母,但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判断,确信这个消息不会错误。他们三人无词可对便退去。后来路透社也嫌水线传递消息过慢,而改用无线电收发通讯,并曾一度与我们的各台订约,代他收取电文。

 

在东北为无线电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民国十一年(1922年)呉梯青跟随张作霖退回关外。在镇威将军府当高级顾问。

1.jpg 

        19224月底至5月初,由作霖发动的第一次直奉争以奉系大束,作霖退出关外,宣布自治。在交通部电政司主管无线通讯的呉梯青也随他出关。梯青来到北后,在镇威将军府任顾问,三省陆军整理务处通信科科,他即筹划在沈阳建立大型短波无线电际电开始东北军阀张作霖对于无线电的利用还极其隔膜。后经张学良。杨宇霆等人设法通过经常陪张打牌和抽大烟的阎泽溥(东三省官银号总经理)先行进言,然后再提呉的建议。据说有一天晚上张作霖打牌赢钱后兴高采烈,阎即乘机向张说,大帅这次赢钱不少,我认为不应该像过去一样请客宴会,把钱花掉,可以购置一些利于保卫东北,便利军民的东西。例如无线电。张说这种东西要请外国人安装,又要请教小日本,我实在不太愿意购置。阎接着说,我们这里已经有这种人才,无需再求外国人了。详细情况可问少帅和杨总参议、到了次日张作霖果然向杨宇霆问起了这件事,杨便将无线电在军事,政治和宣传等方面的作用,详细作了介绍。并说我们目前正拟建立空军,建立空军也必须同时设立无线电台,以利于地面和空中联络。而且关内直军已有飞机,难免会侵入关外滋扰,为预防计也需有无线电预报敌机行踪。以便我方截击。建台人才方面,陆军整理处已由关内聘来该项技术专才,无需依赖日本。张听后颇为高兴,便招呉梯青入见,详询一切。呉即拟具电台通讯网的详细计划,并抄录英国马可尼和德国西门子两公司所制造的机器的价格和机器性能,列表备文,请予核定。经过比较以后,认为德机价廉合用,便和西门子公司签约,以分期付款办法购买。

准备建立在沈阳的这座短波无线电国际电台,因为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性能较好,可以和世界各国直接通讯,既可摆脱英,美,丹三国水线公司对我国电讯事业的垄断,且有利于我独立自主的公私通讯。因为建设台房,安装设备,都需较长的时间。在这时间内我们先将德产存华的世界收音机一部,安装在沈阳旧皇宫八宝亭内(即清始祖多尔衮未入关前的朝会之所),收听世界各国发布的无线电讯,随时送交各报传播,并择要分送奉吉黑三省各机关阅看。接着,在旧皇宫对面空地上建筑东三省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大楼一座,在山东庙兴办东三省无线电专门学校,以培养无线电的技术人才,由张宣任校长,呉梯青兼教务主任。后来在这所学校毕业的有工程班两班,报务班九班,共约100多人,先后分在东北各地以及关内各地工作。在电台兴建期间,杨宇霆曾陪张作霖到工地视察,召集全体工作人员训话,并发给奖金一万元。后来杨宇霆和呉梯青说,张来视察主要是希望和鼓励电台能早日竣工以利通讯。又说最好在大电台未完工前,先设法另外安装几个小电台,以试行通讯,满足张的急迫要求。呉梯青筹思再三,记得在北京时,陆军部曾向英商马可尼公司订购了军用YCI无线电机200架,供野战时使用,当时也分给奉军数十架,于是呉梯青便向奉军调用几架,分设于沈阳,长春,哈尔滨。吉林,黑龙江,满洲里,绥芬河,黑河,富锦等处,在三个月内陆续建成通电,供防务使用,后又开放商电,方便人民在东北各地相互通讯。这些电台设立后,张作霖颇为满意。因而对大电台的建设也不再过急地催促了。大电台建成后张作霖亲自来揭幕,按钮发电。他的第一份电报是发给法国的福煦元帅,向福煦元帅致以问候。原因是两年前,福煦元帅曾周游各国,由西北利亚铁路经过沈阳时与张会面。当时,正值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失利退到关外,张作霖正在苦恼之际,福煦对他加以慰勉,故张对福煦颇有好感,因而利用电台开始通电,第一份电报即发给福煦。福煦也立即回电,祝贺电台修建成功。

这座电台早于国民党政府在上海真如所设国际电台六年。由于当时就与法,德,苏,意等国和南美各地订有通讯合约,因此营业颇为发达。

如在其所写《中国无线电通信事业发展史》中称誉,称之“建立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国台,脱外人水线公司的断,厥功至是一件得大的好事”。

在沈阳大区的一巷”街路牌。就是作霖建立的国线电台的所在。

2.jpg 

 

收缴外国电台建立中国的广播电台

    1922年呉梯青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工务处长时听说中东铁路苏方事前未得我国同意在哈尔滨马家沟设立电台一座,当地我国官员也不过问,放任该台私收商电,和海参崴,赤塔等处通电已有数年之久。吴梯青因职责所在便请准上级,前往查究。找到了该台私收商电的收据,然后会同交涉员赴中东路路局查询。据该局苏方局长答称该电台在路局成立时即同时设置,当时还在沙俄时代。革命后路局曾增加设备,供业务上通讯之用。呉梯青指出说还有其他用途。苏方局长答,也有时供职工及其家属亲友间相互通讯使用,但不收费。呉梯青强调:“职工家属同亲友相互通讯,无论收费与否都应视同私人通讯的商电,事前未得我国政府的同意,实已违反我国已颁布的电信条例。且我方已查获该台发给私人与海参崴,赤塔等地通电的收据,证明已经完全侵犯了我国主权。该台未经我国政府同意擅自设立,实系私设电台,应由我国接收。可以历年来私收的商电电费抵充,我国不再给予补偿。现在我奉我国政府的命令前来接受,希望通知该台负责人移交”。苏方局长当时无言可答。呉梯青又告诉他,我方接收后,设备方面我们准备采用最新式样,对路局业务上的通讯,仍旧代为收发。原有工作人员,我方当按需要,量才留用,并保留原薪。此外,为了双方的便利,请该局随时予以协助。苏方局长当即答应用电话通知该台遵照办理,并要求我方添设一条陆线直通路局,以便更加迅速地收发路局业务电报。呉梯青表示同意,随即前往将该台接受。接收后,除留用苏籍报务领班一人外,其余工务,报务人员都由我方另派,继续工作。

    1923515日奉天无线电台分台改为总台,台长由陆军整理处工务处处长吴梯青兼任,刘翰任副台长。全台共55人,东三省铁路护国军总司令部派兵17人负责警卫并节制,电台为军事服务。哈尔滨电台改为东三省无线电哈尔滨分台。1130日东三省无线电台划归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接管,纳入军事系统。民国十三年秋北大营长波电台竣工奉天无线电台开始面向社会注重商报。促使了东北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使奉系如虎添翼控制了北洋政府。这年呉梯青二女儿在哈尔滨出生(注1)。

收回云南台

    民国十四年(1925910)大公报报道天津电话局长吴梯青奉交通部令设法收回云南无线电台,呉去函云南交通处向法商收回,已于826日实行,由政府接收并与奉台试验,昨经吴局长将上述情况电呈交通部备案。

3.png4.png 

 

将天津的人工电话交换台改造成自动交换台收回外国电话交换台

       192412月,呉梯青被调任天津电话局工程师兼电话局长。上任当初天津的电话局使用的电话是共电式,只能人工呼叫,手工接插。外国侨民很少懂中文,由于语言方言的问题经常出错,各租界当局欲以语言不通想效仿上海设立租界电话。为了杜绝租界当局建立租界电话的借口,呉梯青建议将天津共电式电话全部改用新式自动电话,免除语言不同的困难。经与各租界当局会商后,都表示同意。交通部亦予核准。接着当局代表与各租界当局签订合同,以共同遵守。由于工程款巨大筹措不易,就与中南,金城,盐业,大陆,新华等银行商借。订立合同以电话收入做抵押,由银团派员驻局,每月收取本息,直至还清为止。

    改换自动电话计划以及筹款计划得到交通部批准后,便进行招标。结果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出价最低,中标。合同总价约200余万元。所有费用全部由我国的银团支付,外商仅仅出售电话机。没有参与工程或监督管理,改变了新建事业往往受到外人参与或监管的情形。一年后话机陆续装成。从此解除了外语以及方言产生的误会。

这年的冬天呉梯青检查津局库存发现存有很多的8号铜线,听说京汉铁路沿线各电话局都存有不少这样的铜线。经过调查知道这些铜线原系中日订立电讯借款时由日方运来,货到后无人过问就堆放在各局,形同废材。本来这铜线连同附件是供架设长途电话线所用,估计库存的全部铜线在津沈之间假设两对长途话线尚有富余。因此就编造了架设津沈长途电话线的预算和工程计划及详细说明,报请交通部和奉天军部审核。计划批准后立即开工。仅用三个月这项工程即全部完工。后来还在山海关设立辅助电站以增强通话的声音。

这项工程竣工后,日本驻大连的递信局(邮电局)即派员来要求将该线与南满铁路长途电话线连接,以利于相互扩展通话。此事因日本关东厅事前已取得北京和奉天当局同意,所以有关当局决定由张宣和呉梯青做代表赴大连与关东厅递信局会商具体办法。呉梯青当时知道南满铁路沿线日方除有专供业务联络用的信号线和调度车辆等电讯线路外,在天津市内他们还设有电讯出张所收发商电,这是破坏条约侵犯我主权的行为。估计在南满铁路附属地带以外的地带日本也有可能设立同样的场所。为此乘日方要求连接电线之际,提出在正式开议连接条款之前,先由双方将电话线沿路所设各局所分别开列清单,交双方共同研究。日方也知道我方的用意,做贼心虚,当即拒绝。并说这种既成事实不应再提出,以节省会议时间。吴梯青当即反驳说你方既要求连线通话。按照科学原理而论,要想使通话顺畅必须减少沿途电阻。如果在长途电话线上沿途叠床架屋,遍设並支机构,势必增加阻力,使语音减弱,这事非常重要。连线以前不能不慎重研究。日方无奈只好将附属地以外各局所,如沈阳市内出张所一所,皇姑屯车站附属地以外出张所一所,公主岭日本军用无线电台一所,开列清单交出。我方也将自京至沈,沿线各大站所设电话局所开单交与日方。当时我方要求日方将所有在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以外所设台,所包括上述三所,因未经我国同意应一律取消。日方不愿撤销,认为无商榷余地,并要求立即转入连线的正题讨论。我方当即予以拒绝。双方各不让步。使会议停顿三天。后因日本大正天皇病重垂危,日方顾虑在国丧期间会议难以继续,连线工程也会拖延。故于第三天深夜要求复会,答应除公主岭电台因系日本军部主管,该局无权讨论外,其余沿线附属地以外各台,所都同意撤销。我们考虑现已争回大部主权,公主岭电台以后可以再找机会另行处理,次日即向京奉上级汇报,批准后即与日方签订协议。

 

当时有关中日电话的报道:

    民国十四年(1925322日)大公报报道日本吉川理事访电话局吴梯青局长商量改善租界三千余电话全部改属南局并由吴氏即日实行,因为南局成绩好改自动式话机时南局必先实行。

    民国十六年((1927129日)世界日报报道中日电话联络会议将在大连签字,张上将公署顾问吴梯青及黄可君二人于北京政府接洽后27日由海路来连参会并正式签字。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交通部设立无线电局。

    民国十四年(192566日)盛京日报在冠盖往来中报道吴梯青天津电话局长4日来奉。

    民国十四年(192567日)盛京时报在冠盖往来中报道吴梯青东三省无线电台长25日去北京。

    19254月天津话局局长呉梯青条陈筹款办理津沪长途电话。同月,奉部令筹设津济长途电话,即就津济报杆,改筑木杆加挂铜线四条,所需杆料按照附发设计单详细报告(老电话博物馆)

当时的报道:

民国十四年(1925928日)新申报报道吴梯青筹备津沪无线电话,令其会同津浦铁路局长唐德萱筹办津沪电话,吴梯青业已赴沪着手筹备。

 

    1925年秋,直隶督办李景林为了策应郭松龄倒戈大肆搜括军费,由他的财政厅长郝鹏出面,要呉梯青收取天津电话用户押机费每台3050元。此时全市电话约在九千号左右,可收30万元以上。呉梯青说因为本市电话因筹改自动电话时曾与各租界当局签订合同,除双方同意增加话费二元外,不得以任何方式增加收费。在我方界内如以督办公署名义下令,强制收取押金,局方可以装作不闻不问,至于租界方面则实难违约。郝鹏无奈,也只好按所说去办,在两天内只收到一万多元。

当时的报道:民国十四年(19251125)晨报报道天津电话局长吴梯青呈文要求电话各租户每部电话机加保证金50元,加机一部加30元限两星期交齐,逾期不交停机撤线。

尽管如此郝鹏认为呉梯青办事不力,便呈请李景林将呉梯青撤职。

民国十四年(1925年)115日奉交通部甲字4524号训令,津局呉梯青局长另候任用,遗缺派津电报局局长陈鼎元兼充。117日陈到局视事。(老电话博物馆,天津电话局长名录)

此后郭松林之乱被张大帅平复后,李景林被通缉。

撤销局长后。呉梯青就回到沈阳继续在镇威将军府任顾问。

当时的报道:

民国十五年(192654日)盛京时报冠盖往来中报道吴梯青上将总司令部顾问2日去天津。

民国十五年(1926118日)冠盖往来报道吴梯青上将公署顾问6日由京回来。

 

李景林在呉梯青被撤职后进行了报复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一月十三日天津益世报消息刊登了高检厅之通缉呉梯青案,奉省长公署训令特字第131号开,查前天津电话局长呉梯青假借购自动机为名胆敢擅请交通部发行电话局短期债券250万元,直省无辜损失近五十万元,不使直省政府预闻只字,殊属罪大恶极著严行通缉,务获追赃究办,以昭法纪此令等因。奉此令令各该属县,仰即查照一体协辑,务获解究此令云。呉梯青得知此事后立即申辩。

民国十五年(1926年)八月三十一日天津益世报再次报道,通缉呉梯青案已撤销:直隶高等检察厅训令各地方检察厅及各县知事文云,案奉省长公署训令第1228号内开,案据前天津电话局长呉梯青呈称,窃梯青自去年11月间将天津电话局长一职交卸,回奉后,12月间,见天津报载直隶高等检察厅奉直隶省长训令,内开,前天津电话局长呉梯青,假借购买自动机为名,勾结交通部,擅自发行债券,实为胆大妄为,着各属通缉等因,阅毕不胜诧异,梯青服务社会十数年,但知奉公守法,绝无非法行为,天津电话局为扩充营业,添设自动机,发行债券一案,系于十四年五月奉交通部戊字第二千三百九十四号训令,办理购机合同,既系交通部签订,债券章程,亦系交通部颁发,均系有案可稽。话局为交通部直辖机构,当然服从命令办理,前省长训令各节,实出误会,用特抄同交通部训令,呈请鉴察,伏乞另觴高等检察厅撤销通缉,实为德便等情。据此,查所称省令通缉,计时当在李前兼省长任内,现查各科卷宗,并无是项案据,或系前秘书厅经办,其后因变毁失稿,未发科归档,自应由厅查案办理,除指令外,合亟令仰遵照查案,撤销通缉具报,此令,计抄部令等因,奉此,查此案前经本厅上年第二八六九号训令通缉在案,兹奉前因,自应将通缉呉梯青原案撤销,合亟转令各该厅县,仰即一体遵照,此令云云。

这也算作对呉梯青天津电话局长任内改造自动电话做了一个结论。

00.jpg 

民国十五年(1926年)参加国际无线电大会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京政府派员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无线电信会议。由京奉铁路局局长王景春为总代表,呉梯青,张宣,李郁为代表,常小川和夏炎为随员。这是我国电政人员第一次参加国际电信会议并签订有关电信的万国公约。出席的国家有八十一个,各国政府和厂商的代表共三百一十人,签订公约二十三条和业务规则七十多条。我国代表除提出将我国的电台呼号原定数额要求按照我国的幅员和人口作比例,扩充数百倍获得通过外。还对外人在我国境内私设的无线电台,声明不予承认,并要求不得列入国际电台名册。会议开了四十多天才闭幕。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又奉命前往英,美,法,德,苏,丹,瑞,日本等十三个国家考察电政事宜。访问中呉深感无线电广播事业的重要。因而决定回国后向有关当局呼吁设立无线电广播电台。

回国后根据调查,我国当时只有上海美商开洛公司在外滩里查饭店屋顶设有小型广播电台一座,播送范围只达上海本埠。呉梯青根据这一情况向北京政府建议,先将上海美商电台收购,然后再在北京,天津两电话局内利用原有无线电话机件加以改装,试行播音。当时播音事业名称未确定。有用“播音”“传声”或日语的“放送”等,名词也不统一。于是呉梯青按照英语Broadcast-ing意译,建议定名为“无线电广播”,于是拟文呈交通部核准在全国通用。

无线电广播创办之际,一般人不了解广播事业的重要性,都看作是话匣子一样的娱乐工具。后经张学良,杨宇霆等的支持,交通部长叶恭绰的提倡,并由交通部核定组织一个无线电广播公司来开展这项工作。这一公司成立后,先由东三省拨款一万元,除北京,天津两地已开始广播外,再在沈阳,哈尔滨两地建立广播电台两座,先后建成广播。上海到了1928年商办的小型电台才相继设立。

 

首倡无线电直播节目

北京建立广播电台后,因呉梯青本人就极喜欢听戏,这个嗜好直至解放后很久还一直保持。他提议将京剧演出直接从现场用无线电转播。不料引起了戏剧界的反对。他们认为既有这样的现场播音,那么大家都在家里收听不再来剧场看戏了,电台这样做会影响剧场的收入。故剧场的负责人要求,在每次现场转播时,须由电台购票数十张,以弥补剧场的损失。呉梯青为了推行转播,因和梅兰芳先生相识,便设家宴,宴请梅兰芳先生,同他商量,梅先生说北方人看戏叫听戏,在清末民初年间,戏院座位都是条桌,条凳。观众不都是面向舞台的,大多数人都闭目静听,所以叫听戏。现在既有无线电广播可听,当然就会有不少人在家里收音机旁听,不再来戏院了。戏院要求购买若干张票是有他的道理的,还说这是戏剧界多数人的意见,我个人不便置吻。但是也同意先试转播他的戏。呉见梅这样说,便向戏剧界建议先行试办,转播梅兰芳的戏。现场转播时如果剧场收入减少,则减少的票数由电台负责补偿。经过试行半年之后,剧场方面并没有多少损失,有时转播等于代他们宣传,去看戏的人更多了,反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因此也就不再反对了。继梅兰芳之后,其他的一些戏曲名家也纷纷要求转播。这种现场转播方法由吴梯青提倡后一直延续至今。

当时的报道: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二日顺天时报报道:中国创办世界流行无线电广传实现,已着手设置津京两局。市民从此得享受家庭娱乐。津京广播无线电,已由电学专家吴梯青君设置完备。并在津京两电话局内附设无线电广播办事处,该办事处主任即由两局局长兼任。着手办理津京广播无线电事鏊。最近試驗成績良好,二十六七日兩夜、適第一舞台演義務戲、藉此先行試験、结果成績極佳、聲音洪亮、各名伶奉曲時、如日本、上海、奉天、大连、哈爾濱、天津等處、收聽亦頗清晰、蓋所設廣播電台之電力、高大适当、凡在本埠各戶、收音機用三個燈泡以上者、無用架設天線、觗須接連於自來水管、或暖氣管上、則喇叭內即可得極大之聲音、无异親歴其境。廣播規則将即公布,聞此項廣播事业、亦不久即行公布、同時上海開洛公司,並在京津兩處、開設分公司。承銷此項收音機件,將來節目,每日傳播開盘收盘各項商情、開明、新明等各戱劇、六國及北京飯店之音樂、以及大鼓歌曲、無不俱備。家居得有遊覽興趣,餘如名人演講,教育課程、重要新聞,氣候天時報告,應有盡有、此項收音機、無論機關、银行·住宅、均可裝置、據聞装戶祇須向京津廣播辦事處、納掛號費一元、憑此掛號單、即可向開洛公司購置云。


规范推广图文传真业务

呉梯青在国外考察时已发现有传真电报。回国后呉即申请准予试办。先向一家法商租用电传机器十付(因这个机器有发明权不肯出售)在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试办。当时司法和警察等机关以及银行和一些大商店都纷纷采用这种传真电报,大家都认为比原有电报更为便利。传真电报业务开展后,为了规范行业标准,北洋政府交通部申令邮局与镇威将军公署顾问呉梯青拟定了“摄影电报暂行章程”16条。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传真业务办理方面的规章。可惜当时只限于上述四处使用,且收费较贵,一般人还未能应用。

 

协助平息国内电报业最大的罢工潮

由于电报业一直在军阀的控制之下,很难发展民用,军用电报军队又不付报费以至于电报业入不敷出,员工十多年未加工资,难以维持生计。明国十四年(1925年)五月上海电报局电报员生倡议筹建中国电报工会联合会。全国各局一致同意,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吉林,湖北,山东,福建等417个局电报员生代表35名,于925日齐聚上海宣布成立中国电报工会联合会,并致电交通部和交通部部长叶恭绰提出改善待遇的6项要求。928日因为未得答复宣布罢工。全国的以电报为主的信息沟通陷入瘫痪。多项措施未能平复。103日交通部派人来沪,商请上海电报局派人到京,商榷落实总罢工提出的条件,同时派东北陆军训练处工务处长呉梯青担任上海电报局局长。当时的天津益世报106日称;沪电局局长金怀德前应鲁督办张宗昌之招赴鲁至今未返,风潮起时未能在职调处,乃由苏督办杨宇霆氏改委东北陆军训练处军(工)务处长呉梯青兼摄。杨毓珣(东北宪兵司令)昨日由宁来后,即先将此项委任口头发表,呉已于今日实行就职,并秉承杨意发出布告促员生去上工矣。

呉梯青摄沪局后与罢工领袖调解。招上海局总管翟志良,工程师沈福海,出纳员袁汝舟,领班吴树棠,苏州电话工程师王志钧等五人,秉新局长呉梯青之意思,用私人名义于三日下午三时许到电报局访问,从事调解,请局员一律于四日正午起回复工作,以全大局,双方谈话颇久五时许始辞出。

东北宪兵司令杨毓珣也亲赴局中告诫说明,久持非计,嘱令罢工员生于明日(四日)上午十二时一律复职,罢工员生乃乘此收蓬,交通部复电如尚未到,即由沪官厅即道尹戒严司令,电报局长及上海总商会签字担保条件,而罢工员生即同时复工。

四日正午电报局恢复工作,秩序井然,为防止破坏派出的宪兵以及捕房探捕等也都撤出。

这次的罢工工潮解决后。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八日星期四申报报道;虞洽卿,吴梯青昨晚联袂赴宁。报称:沪北总商会会长虞洽卿,新任上海电报局局长呉梯青,于昨晚(七日)联袂乘坐沪宁夜快车赴宁晋谒杨督办,面呈要务。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六日申报记者采访呉梯青后报道他的整顿电政之计划;东北陆军训练处工务处长兼摄上海电报局长呉梯青氏。于电学一门学术经验均极丰富,前在天津整顿奉吉黑三省有线电无线电及电话,于行政技术方面,均成绩卓著,去岁随军入关,整顿京奉间电讯交通不期年,而亦悉臻完美,此次由津南下,沿津浦,沪宁路考察电政并计划敷设长途电话,抵宁而后,沿沪宁路至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各地考察电政,到申时适电局员生有辞职风潮,即会同杨司令,孙监督等居中调处,风潮遂息。杨督办即委呉氏兼摄上海电报局长职务,昨日本报记者唔呉氏于寓次,谈及整顿电政事,呉氏申述其详,兹纪其要,呉氏谓此次电界风潮解决后,交通部於电政必增加支出,补救之道,有擬及增加电费者,然现在电费与各国比较,实已高昂,万不宜再加,而重人民担负。为今之计,消极方面,当于官电收费上着想,此项电报若十足收费,既系因公而发,自非允当,若完全免费,则亦不足以昭大公,而有碍电政之维持,折中之道,可征收半价,此在奉吉黑三省早已实行,且未感有何种困难。官电如能收半费,则电政之维持及整顿,可措之裕如矣。若此项目的未易达到,而单以积极之精神以整顿之,亦大有补救之道,现在除有线电外,关于传布消息之交通事业,如邮局,无线电及长途电话,或已成绩昭著,或已规模初具,或已即可施设,若以此三者与有线电连成一气,相辅而行,则非但有线电大有发展余地,即无线电及长途电话亦可因此而同时并兴。无线电台现在在东北军防区内之要埠,均已设置就绪,故对于无线电暂可不必增加费用,长途电话,京奉已经通报,京浦沪宁间,下月十五号拟开始敷设,数月之内可以通话,届时有线电局所收电报可转由无线电或长途电话传达,而邮政局亦可代长途电话及有线电收发电报。总之此四项交通事业,务使之连成一气,息息相通,任公众择用以通消息,其便于民,宁可限量。鄙人以上海电报局长名义,范围极小,职权有限,虽有所作为,然以东北陆军训练处工务处长名义,效棉薄以为之,尚有可为,且以东北所经营之区区成绩而言,亦可望收效於万一,将来对于商电及新闻电,当予以充分之便利,务祈灵通而迅速,商情及新闻皆可用无线电传布,银行及报馆等,将来可装置一打字传电机,备有此机者可随时直接送电于电局,电局接到致银行报馆等电,亦可随时直接送出,中间可省抄送电文之时间,上海电局之所谓快电机,美德法已视为慢电机,今当更易最新式者,其价不甚昂,轻而易举,种种计划,鄙人擬详细条陈交通当局,以期采行。且鄙人更有一便利之点,即一切工程上施设,皆可以工兵为之,即娴习无线电及长途电话技术之兵士也不少,亦随在可以借用云云。

 

民国十六年(1927423日)盛京时报冠盖往来报道;吴梯青上将军署顾问到京。

民国十六年(192785日)世界日报和汉文京津泰晤士报刊登84日大元帅令在授予张学良韩麟春一等文虎勋章同时授予了吴梯青陆军少将衔。

 

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22日)北京益世报报道华盛顿无线电会议本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成立大会,参会400余人代表76国并76公司。美总统致开幕词,选美商务部总长为主席。我国代表为王景春,张煊,李郁,吴梯青。为能顺利进行分股会议,进行分股选正副主席,我国被选为查核公会工作股主席墨西哥为副主席。

 

民国十七年(1928118日)世界日报刊登17日大元帅令;其中吴梯青被授予三等文虎勋章。

 

民国十七年(192857日)申报报道:二十八日哈尔滨通讯,此间所接前方战讯,日恶一日,影响所及。使金融物价,大起变动,哈票一星期以来六五折,京沪一带汇水复涨至48元,官厅谋维持地方治安,日不暇给,对于此事更不注意,自二十一日迄今,奉张因前方军军(情)紧急,特派其亲信顾问呉梯青来哈,向张焕相坐索三百万,特区经费原本有限,各机关又无存项。何能于促嗟间措办如许巨款。张再三筹措。除将各机关经费停发一月,截留佰柒(十)万元外,复由东铁支出四月份教育费三十万。并由银行团贷得五十万,七拼八凑,共得二百五十万由呉梯青昨日带之回京,,,,,,

此后不足一月

民国十七年(1928年)64日皇姑屯事件发生。

 

民国十七年(1928年)1229日东北易帜。三年后的19319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受到日本方面的威胁,带领全家改名逃亡关内,从此脱离了电信事业从事金融业。但是非常的关注科学技术。

 

1937年至1949年间在浙江商业银行任董事,又任建设银行秘书,经理,副经理,总经理等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月二十三日发明电化氧化机申请工业部奖励,并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申请专利获批。

 

日军占领杭州后为了稳定局势曾派人邀请呉梯青去伪政府任职,呉婉言谢绝,第二天即收到一个信封,里面放着一颗子弹,于是呉梯青带领全家老小连夜逃离莫干山别墅,逃往上海法租界,辗转于赫德路寿宣坊住下。

 

1948年呉梯青任浙江商业储蓄银行副总经理时,大女儿呉榴文在杭州与中央银行杭州分行行长张忍甫的第七子,亦昌钱庄经理张范元联姻,申报做了报道。说两个银行家子女联姻是一大新闻。据说结婚时嫁妆摆了一条街,轰动了杭州城。

1948418日申报广告:张忍甫吴梯青为七儿萬元长女榴结婚启事,兹承沈焕文洪惟清先生介绍谨詹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国历四月二十一日下午四时在杭州银行公会举行结婚典礼恭请吕公望先生福证特此公告。

 

二女儿呉铎文嫁给了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农业银行农经部工作的周钫。结婚前周钫和二弟周鍔,三弟周镜去杭州拜访时,呉梯青非常高兴,亲自带领三兄弟游览西湖,并在西湖招待三兄弟。二女儿结婚时在南京中央饭店举行的婚礼。

 

1949年筹备成立交通大学同学会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一月三日文汇报报道:交大上海同学会五十周成立大会:交通大学在滬校友元旦假徐家匯母校文治堂,開五十週成立大會,到趙祖康,杜鎭遠,李熙謀,趙曾玨,王祖善,徐謝藤陸桂祥,吳梯青等五百餘人,由前校長葉恭綽撰文留念,及現任校長吳保豐代表李熙謀致辭:通過電請何總司令,敎部,軍政部,及第三方面軍湯司令,請將駐該校部隊,早日調開,以利復課。

 

解放后因为二女儿在南京,19511月由杭州东平巷迁往南京市太平桥南17号之3。房主是住淮海路38号的龚应村。此后呉梯青准备在南京购置房产生活。亲家周再澄住如意里于是看中了附近网巾市的一处房产,但是由于呉梯青的同事耿XX说现在三反五反已经开展了,你还买什么房子,我在颐和路的房子空着,可以借给你们住。于是1952311日呉梯青以每月30元的价格租住在颐和路30号。杭州市青年路东平巷26号的房产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而被杭州市政府收管。50年代呉梯青曾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当顾问,未几时即赋闲在家。全家依靠积蓄和股票及房子的股息生活。文革中失去经济来源。但是晚上听戏的老习惯没有改。

在家中有时放自己拍摄的家人生活的小电影给孩子们看。家中拉了铜线自制的小飞机样模型遥控着在家里这边滑到那边逗孩子们玩。

柜子上有抽空了的鸽子蛋壳放在一个台子上,下面吹风鸽子蛋壳在上面翻滚。

二楼的窗口挂着一个高压灭蚊器,闪着蓝光,蚊子飞上去轻轻的啪一声响就不在了。

由于有电化氧气的专利曾经帮助街道成立了一家民办的空气维生素工厂。

文革中呉梯青在红卫兵抄家中被发现以前身着西装,头戴礼帽,手持斯迪克的照片,由于解放前的任职,加上被揭发用短波收音机收听敌台广播,196611月由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定为反革命,交群众监督改造,定期3年。此后常被街道干部叫去打扫街道,在路边拔草。监督改造未满1969923日离世,享年七十四岁。

十年后,1979723日南京市鼓楼区革委会以鼓革发(1979)第743号文,宣布撤销196611月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宁字71号定吴为反革命分子的通知书,给与吴文华恢复名誉。通知中否认了以前的一切指控,诸般罪名都被平反。但这时吴文华早已作古。

 

和再宁   202298

 

最近的一个推测:

由于1928528日哈尔滨通讯说他作为张作霖的亲信顾问刚刚在56日 带了250萬元到京作为军费交给了张作霖,仅仅相隔22天张作霖军事不利退回关外

我猜想吴梯青应该是和张作霖一同撤往关外了,当时他任张作霖上将总司令部顾问,很可能也在当时被炸的列车上。只不过或许不在同一车厢。又加上当时对张作霖的死讯严格保密,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报道,无法找到可以证明的资料。但是可以推测极大的可能吴梯青当时也同车撤回关外,但在皇姑屯爆炸中捡了一条命。

 

2025.7.5补充

第二稿   2022829

202298再次修改

 

注:几年前查询资料时曾看到过呉梯青的蜡烛机等专利,现在查询过去的资料比较困难了,不能最后的确定。

1:有些文章说呉梯青在东北任哈尔滨电台台长时长期在沈阳并不去哈尔滨视事,更有甚者说他从没有去哈尔滨,所以文中特地注了一下呉梯青二女儿吴铎文1924年出生于哈尔滨,小名阿滨。

本文参考了:

文史资料中呉梯青的“有关北洋时期电信事业的几件事”。

白玉芳著“中国通信史”

“天津益世报”

“申报”

盛京日报

“智能终端科展中心”

“老电话博物馆”

以及吴梯青家人的回忆等

2025.9.29



中国HAM网      www.chinaham.cn    


内容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网络转载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G2UKP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chinaham.cn/wuxianzatan/407.html